黔之驴教案

时间:2024-08-19 11:38:45
黔之驴教案

黔之驴教案
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案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黔之驴教案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黔之驴教案1

创意说明:文中塑造了“驴"和“虎"两个对比的形象,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对具体的语句解释、语句分析中引出对形象的理解,弄清两者在文中的关系,以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,从而为多角度理解寓意做好准备。

教学步骤:

抓住具体的词句来理解形象。

1.学习第1段,思考:

①“蔽"可见虎的什么心理?“蔽而不逃"又可见什么?

明确:a畏惧心理,视之为庞然大物;b以为神;c因不识而害怕;d虽怕却不甘心,不逃而“窥”;e虎以“窥"来摸对方底细;f为下面情节发展作铺垫。

②“近之"怎么理解?为什么要“近之"?

明确:a“近"作动词解;b揭示虎要认识对方的决心;c“稍"和“然"照应,说明“近"的程度,虎还在探求阶段,故而谨慎。

③本段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住了哪一个字?文中表现在哪些字词上?

明确:这一节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一“怕"字,但又有起伏变化。

2.学习第2段。思考:

①对于虎的细心观察,驴的回应是什么?面对驴的回应,虎又如何表现?

明确:从三个角度来看驴、虎的相互反应:a.驴“鸣",虎“骇"和“遁";b.从“以为神"到“以为且噬己也",虎对敌手的认识并无实质性进展;c.但它放弃了没有呢?引出下文。

②“然"的作用是什么?“益习"“近出"“终不敢搏",是对虎的什么描写?作用是什么?明确:“然",表转折;“往来视之",仍然坚持观察,且细心而频繁;“觉"和前面的两个“以为"一脉相成,是怀疑的开始,因而也标志着情节的转折。后面那些则是虎的心理和动作(理解“益"“习"的一字多义)。表现虎在心理上习惯、行动上更大胆,同时又不贸然行事的思想。煞费苦心只为最后一吃,虎的形象也逐渐清晰。

③虎是怎样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呢?明确:“跳踉大ぁ保以一纵一吼震慑对方;“断其喉",击其要害,机警而精明;“尽其肉",大嚼大吃,彻底享用。这一切,对虎是多么酣畅,对驴又是多么可悲啊!

④对驴的正面描写有几次,分别是什么?以此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?明确:驴正面出场两次,一次是“一鸣",一次是“不胜怒,蹄之",表现了驴在别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进入圈套的愚蠢。

黔之驴教案2

创意说明:本篇文字较简练,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,引导他们用“三看一查”(即看课文、看注释、看“探究练习”)的方法读懂课文,理解本文的寓意,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,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。

教学目的:

1.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。

2.用“三看一查”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情节。

3.通过对比“驴"和“虎"各自的形象特点,品味出本文的寓意,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。

教学步骤:

一、用“三看一查”的方法,自读课文。

二、检查自读情况,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讲,教师适当点拨、补充。

1.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。

2.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。

3.重点词语的翻译:

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船,这里是用船的意思。名词充当状语。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,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。

②驴不胜怒,蹄之。

蹄,踢。这里作动词用。

三、全班齐读课文,指名学生复述大意。

四、再读课文,把握全文的情节。思考:

①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?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?故事发生的背景:“黔无驴”“船载以入”。这样安排一可见其是外来户,二来铺垫虎被迷惑的情节,三来暗说其形体庞大。

②当驴出现时,“虎见之"的最初反应是什么?为什么会如此?虎的最初反应是“以为神"。因为从来没有见过,而且“庞然大物也”,所以觉得神奇。

③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?从哪里看出?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,如:“蔽”“窥之”,“近之然”,“远遁”“甚恐”,“觉无异能者”,“近出”“不敢搏”,“稍近”,“荡倚冲冒”,“跳踉大ぁ钡取;⒌奶度变化为:恐惧—怀疑—挑衅

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?

结局:“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

五、读完寓言后,你觉得驴、虎这两个寓言形象各有什么特点?

师生共同讨论、概括:

黔驴:庞然大物,善于怪叫,蹄踢,装腔作势,借以骇人,是一个虚有其表、实际无能的蠢物。

老虎: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,存有戒惧心理;它反应迅速,行动灵活。谨慎小心,善于观察,反复试探,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,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,立即致敌于死命,是一个机智、勇敢的形象。

六、了解寓言的特点,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。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,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。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,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、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的、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。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,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。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,只要敢于斗争,善于斗争,就一定能战而胜之。

七、作业。

1.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词。

好事者船载以入()以为神()以君之力()

以为且噬己也()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()

然往来视之()船载以入()稍出近之()

驴不胜怒,蹄之()技止此耳()尽其肉,乃去()

2.用“庞然大物"“黔驴技穷"造句。

黔之驴教案3

教学目标:

1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,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、动作描写。

2理解故事寓意并得到启示。

3积累文言词语并进行适当归纳。

教学重点:

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,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、动作描写。

教学难点:

理解故事是对那些徒有外表、实质虚弱无能的人的讽刺。

教学课时:

1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导入:

同学们的记忆里,一定珍藏着许多成语。今天,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有动物的成语。(学生发言)今天我们会学习一个成语:黔驴技穷,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《黔之驴》。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寓言,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。

二初读文章,正音正字。

1散读课文,借助工具 ……此处隐藏16765个字……。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;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,又可知本文所调整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、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、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。但我们也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,或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,来理解本文寓意: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,只要敢于斗争,善于斗争,就一定能战而胜之。)

注意: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观点。

黔之驴教案14

创意说明:把握寓言的情节,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,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,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,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,谈出自己的感受,得到生活的启示。

教学步骤:

1.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,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,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。(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,概括此情节)

2.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,得出哪些道理?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:

①从虎的角度来思考。

②从驴的角度来思考。

③还可以从虎对待驴的过程、结局,他们彼此的关系、态度等角度来思考。(鼓励发言,言之有理即可)

参考:

虎的角度:对于任何事物,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,只要弄清其本质,认真对待,就一定能战胜它。

驴的角度:以黔驴的可悲下场,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。

其他角度:诸如要坚持,不放弃;要知己知彼;不要虚荣和卖弄;要正确地估计对手等。

黔之驴教案15

教学目标:

1.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:认识事物本质,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。

2.启发学生认识努力掌握真本领、真才干的重要性。

3.了解寓言特点,学习赏析寓言的方法。

4.巩固文言文知识,积累文言文词汇;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,理解课文主旨。

5.与相联系

重点难点:

重点:分析寓言中的形象,准确把握寓意。

难点:文言词语的理解、领悟。

教学设想:

用“读——议——读”的方法掌握课文。

用“启发——合作——讨论——启发”的方法深入分析课文。

教学课时:

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由《黔之驴》这个故事导入新课

同学们,《黔之驴》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?下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(师生一起听录音)。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,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?

学生回答后,教师挂上小黑板明确答案:

柳宗元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。字子厚,河东人,世称柳河东。有官终柳州刺史,又称柳柳州,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。

韩愈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唐宋八大家了,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呢?

学生回答完毕,教师挂上小黑板,亮出唐宋八大家的姓名

唐宋八大家是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。

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《黔之驴》这一课。

二、学生齐声朗读,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。

三、学生将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不会的字词写到黑板上,请另一些学生上去注音后,教师订正、补充。应掌握的生字:

黔(qián)窥(kuī)慭(yìn)骇(hài)狎(xiá)

踉(liáng)阚(hǎn)遁(dùn)

四、学生朗读课文,注意每个字的读音。

五、小组竞赛翻译课文,同组的同学可以起来补充,其他组的同学起来补充可以加分,学生一边翻译,教师一边订正、补充。

1、应该注意并掌握的字的意思

以为神:把……当作

以为且噬己也:认为

断其喉:指驴,代词

乃去:才

虎因喜:因此

因跳踉大阚:于是

憖憖然:……的样子

然往来视之:然而

2、译文如下:黔这个地方没有驴,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(驴)进黔。运到后没什么用处,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。老虎看见了驴,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,把它当作神,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。老虎渐渐走出树林,靠近驴,小心谨慎的,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。

其后的一天,驴叫了一声,老虎非常害怕,远远地逃走,认为驴将要咬自己,非常恐惧。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,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。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,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,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。渐渐老虎靠近它,态度更加随便,摇晃、依偎、冲击、顶撞(驴),驴忍不住怒气,用蹄子踢老虎。老虎因而大喜,考虑这件事,心想:“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!”于是跳跃起来大吼,咬断驴的喉咙,吃光驴的肉,才离开。

六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画出具体描写驴和老虎的句子。

描写驴的句子:“庞然大物”、“驴一鸣”“驴不胜怒,蹄之。”

描写虎的句子:“蔽林间窥之,慭慭然,莫相知。”“大骇,远遁……甚恐。”“往来视之。”“又进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”“稍进益狎,荡倚冲冒。”“因跳踉大阚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

七、学生根据相对应的句子,分组讨论驴和老虎的形象,讨论后,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。最后教师。

1、虎的形象:对它自己不了解的事物,不盲目出击,有了初步了解后,再几经探索,逐渐摸清了对方底细,识破了驴的貌似强大,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,并最终战胜了对方。

2、驴的形象:无能无用,盲目自大,得意忘形,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。

八、学生分组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。

教师引导:虎和驴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形象,从它们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?

讨论后,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。教师归纳。

老师点拨:理解寓意可从多角度来分析。如从虎的角度来理解,可以认为寓意为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,只要敢于斗争,善于斗争,就一定能战胜它。而对生活中的挫折、困苦,既要有勇气,也要有战胜这些挫折、困苦的方法和谋略。要熟悉对手,吃透对手,并最终战胜对手。如从驴的角度来理解,可以认为寓意为讽刺了生活中那些无才无德,盲目自大,仗“势”欺人,外强中干的无耻之徒,只要言之有理,有读后一得,就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。

九、学生说出与课文有关的三个成语并解释,学生回答后,教师订正。

1、黔驴技穷: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。

2、黔驴之技: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。

3、庞然大物: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。

十、与话题相联系,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。言之有理即可。如: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;要勇于战胜困难;真才干的重要性;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;要正确估计对手。

十一、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十二、布置作业

1、熟读课文,掌握寓言的寓意。

2、《每课一练》第21课。

3、预习下一课。

附:板书设计

《《黔之驴》教案8》全文共1923字

《黔之驴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